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舆情

今日镇江:每日健康 | 肝功能衰竭与急性肾损伤

来源:镇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访问量: 发布日期:2024-11-28 10:37

肝功能衰竭(简称“肝衰竭”)是由肝炎病毒、药物、酒精等引起严重肝脏损伤的临床症候群,临床表现为凝血障碍、黄疸、肝性脑病和腹水等。肝衰竭通常合并脓毒症,炎性介质使肾功能短时间内迅速恶化,导致急性肾损伤(AKI),是肝衰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。

肝衰竭可发生在11%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、34%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、27%的非SBP细菌感染患者、24%的肝硬化首次出现腹水1年内患者,以及40%至49%需强化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,病死率极高。早期诊断及治疗AKI可降低肝衰竭病死率,改善患者预后。

AKI是肝衰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,表现为短期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或丧失的临床综合征。在肝衰竭患者中,有30%至50%会并发AKI,尤其在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情况下,这一比例可高达75%。与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相比,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肾功能恢复更快。

肝衰竭患者并发AK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: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;系统性炎症及(或)免疫功能紊乱;细菌感染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;因胃肠道出血、利尿、腹泻、大量放腹水导致的二次体液丢失致低血容量;胆汁型肾病;中毒性肾损伤或肾小管损伤(造影剂或药物等);合并慢性肾脏病等。相关研究表明,终末期肝衰竭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退、肠道菌群失衡,易发生感染。

腹腔感染是诱发AKI的首要病因,与感染引发肿瘤坏死因子、白细胞介素等炎性介质释放有关。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1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,结果显示与非AKI组比较,AKI组年龄、白细胞计数、中性粒细胞计数、腹水、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率,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显著增高,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,提示肝衰竭患者AKI与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密切相关。

肝衰竭并发AKI病死率高,需早期识别和尽早干预。其治疗方法强调内科综合治疗、并发症防治、病因治疗、人工肝及肝肾移植等。一旦确诊AKI,应尽早启动治疗并查找病因,识别并纠正导致肾损伤的可逆因素,如低血容量、感染、尿路梗阻等。同时,改善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,防止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,避免过度利尿和大量排放腹腔积液,积极纠正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,改善肾脏低灌注状态。

文章关键词: